華岡校友創藝市集 師生成果滿載而歸

李瞳|報導 文化大學近年主要目標著重在推廣學生與地方的國際產學、創新發展、地方創生與社會責任,而最新的創舉則在於校方結合地方產業,讓同學們動手研發、親手製作,讓成品站上社會舞臺。 校園推創新 落實在地化 文大於3日至5日在大恩館2樓舉辦「華岡校友創藝市集」,負責國際產學聯盟業務的文大研發處助理顏方瑜提及徐興慶校長的國際產學創新教育理念,對於學術合作研究發展、教育創新、產業價值及社會公益發展均有實質帶領作用以及成果。 顏方瑜表示,王淑音副校長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已有數年,盼用熱忱與服務溫暖世界,並落實社會實踐與偏鄉關懷,在本校周遭的陽明山地區、大臺北地區甚至全臺各地和海外都有卓越表現。 而由顏敏仁研發長推動的創新發展,主要為創新生態系統,四項內容分別為知識資本 、人才資本 、產業資本與創造有助於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多元價值,可說是多元完善的發展。 學生親手做 探不同視野 參與此次地方產業經營的地方攤販「山中島」攤主王道隆表示,能透過此次機會以校友身份向師生們分享產學合作感到非常高興,活動並非以販賣為重點,其背後帶來的效益更加龐大。 他是以經營柴窯烘焙、弓矢射藝、藍靛染事與工藝創作、山野循跡和健康餐膳等,作為陽明山地區地方特色,結合在地與產業學界。 「想提供同學們體驗與探索和更不一樣的視野」,他笑說,並分享親手製作的成品「骷髏頭捏捏皂」。

華岡校友創藝市集 師生成果滿載而歸
華岡校友創藝市集 師生成果滿載而歸

丟棄口罩隨處可見 疫情時期消耗 1300 億片口罩 讓環境亮起紅燈

【陳貞諺 黃鈺晴 |報導】 在疫情蔓延下,口罩成為日常生活必備品,但也造成許多亂象。在路上總是會看到遺落的口罩,或是在垃圾堆中隱藏著數個口罩,臺北市議員郭昭巖憂心地說:「根據美國化學學會調查,去年全球口罩消耗量為 1300 億片」,如此龐大的消耗量,不但產生對於環保的疑慮,也讓環境亮起紅燈。 疫情下口罩消耗量 2020 年上旬綠色和平統計,口罩的消耗量能產生 5500 噸的一般垃圾,等於是 1100 輛垃圾車。臺北市一天的垃圾量為 2125 噸,其中紙類和塑膠為居多,臺北市木柵焚化廠組長蔡永德表示,這幾年的垃圾量差異性不大,平均為 2100 噸,大約是一輛垃圾車載三噸到四噸 ,共 500 輛車。 蔡永德提到並未因醫療廢棄物跟口罩垃圾量暴增,他說:「口罩對我們來說是幾乎看不到 , 就像丟在家裡垃圾桶 ,跟家裡垃圾比起來很少,所以我們認為並沒有特別的多。」 擔憂後續回收處理 使用過的口罩分類為「無法回收」的一般廢棄物與醫療廢棄物,後續的處理方式皆為焚化。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護理師呂沛穎說:「醫療用品回收流程的部分,通常是穿脫完後統一丟入感染性的垃圾桶中,由醫院統一處理焚化。」因口罩和一般垃圾混在一起,最擔心的是焚燒後會有污染的問題。

丟棄口罩隨處可見 疫情時期消耗 1300 億片口罩 讓環境亮起紅燈
丟棄口罩隨處可見 疫情時期消耗 1300 億片口罩 讓環境亮起紅燈

氣溫驟降如何照顧「心」愛的家人 醫師建議多攝取蔬果類

【李孟恩|報導】 每年 11 月至 3 月為心血管疾病猝死的高峰期,氣溫降低時血管收縮、血液容易黏稠,加 上缺乏運動,所以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在冬季要特別注意,內科醫師陳嘉烈說:「平常對自身健康就要有了解,若身體有疾病要跟醫生保持聯絡、接受醫生的建議。」 心臟警訊須注意 心肌梗塞前典型的病徵:左胸部會痛、胸悶、 盜汗、臉色發白;少部分自律神經不敏感的人會:牙床痛、下巴痛、後背部痛,諸如此類皆須注意。心肌梗塞堵住時,心臟肌肉沒有了血液供應會影響收縮功能,這時心臟就會痛,陳醫師嚴肅地說:「腦部五分鐘就會缺氧了,所以注意病徵是很重要的!」 患心血管疾病需時刻注重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高血糖來說,血糖過高就如水溝有厚重的雜質,流順變慢堆積太厚容易引發中風的危機。他說:「平時情緒要保持穩定多點社交活動心情也會愉快,規律運動、睡眠品質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在冬天時起床節奏需要注意,因為心臟要把血液打到腦部需要時間,急著起床交感神經會反射不過來,他建議,起床時先坐在床鋪上三分鐘,適應後在下床比較不會有頭暈的發生,他說:「尤其是老人交感與自律神經較年輕人不好所以要特別注意。」

文化一周 Culture Journal

本報為文化大學新聞系三年級學生的實習媒體,從採訪、編輯、排版以及廣告經費等來源,由學生獨立運作,非隸屬於文大校方或任何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