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岩遺址邁入四千年 盼能保護古蹟與維護居民權益
施佳序、劉德翎、王怡文|專題報導
積極保存文化 維持民眾休閒之處
施佳序|報導
今年初,為國家二級古蹟,且涵蓋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產物的芝山岩遺址,傳出擬興建 12 層電梯。芝山岩遺址已有近 4,000 年的歷史,興建電梯可能會有破壞古蹟的疑慮。現今大眾也不太了解芝山岩,甚至未曾聽聞。本刊特製作此專題,一窺芝山岩的人文歷史變遷和古蹟保存的問題。
因其特性保留文化
一般將遺址定義為後代可透過早期遺留下的文物,檢視人類文化的存在,也涵蓋特定的區域。約二萬年前,整個臺灣還浸泡在海水裡。大概至 6,000 年,以臺北盆地為主,處於海河交界口,一半鹽水一半淡水。因鹽水的特性,成功將過去的生活痕跡保留下。此時,在臺北盆地只有突出三個小山頭,分別為圓山、芝山岩及寶藏巖。
此時若有南海群島的漁民,因洋流漂流至此,可能會在此停留,甚至駐足,人數或許不多,不免在相同地點上留下不同文化層。「芝山岩文化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最早出土的史前文化,圓山的貝塚文化及大坌坑文化都有延續至此。」文大史學系教授陳立文說道。
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 2005 年出版的五萬分之一臺北圖幅,芝山岩的北向坡,地層屬於大寮層,走向約為東西向,地層往北傾斜約 10至 20 度,符合《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三十一條》順向坡的定義。文大地質系兼任專業技術副教授費立沅說:「大寮層在此處應由砂岩與頁岩的互層所組成,只因砂岩相對於頁岩比較堅硬,所以表面上風化後殘存的是砂岩,但是在骨子裡應該有頁岩,至於砂岩厚度或是砂岩頁岩的界面深度,這可以由地質鑽探加以確認。」
需求與保存的拉鋸
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名山里的芝山岩遺址,現已規劃出許多登山步道,早已是民眾休閒與聯絡感情的場所。名山里長薛群秀說:「芝山岩不論早晚,都會有民眾登山,就像是一個家的存在。」而鄰近芝山岩的雨農國小從幼稚園開始,每年都會安排上山戶外教學,隨著年紀增長,對芝山岩的了解也會加深。
政府為保存芝山岩文化,長期投入人力及資源,使得芝山岩樣貌得以盡量維持原樣。名山里辦公處為推廣此文化,曾於 2018 年7月在芝山岩舉辦「抱抱芝山岩」活動,邀請鄰近的居民及學生,共 1,500 人手牽手環繞芝山岩,希望藉此吸引民眾參與,也能讓大眾透過活動,對芝山岩產生興趣,進而深入了解,將本土文化向外推廣。
當地知名廟宇惠濟宮也建造於遺址上方,成為當地居民長期參拜的寺廟。惠濟宮其中一項特色,是上山參拜前必先爬上 226 階的階梯。由於居民年齡範圍廣,對於長者攀爬階梯時,可能會造成身體不小的負擔。近期也傳出有興建電梯的計畫。
由於臺灣北部地區的砂頁岩層為順向坡,傾斜角度有 10至 20度,若在芝山岩遺址砍斷坡腳,未來恐會有順向坡滑動的高風險。若需要在此種地質施工,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古蹟保存地區及鄰近地區施工的相關規定,施工單位必須事先提出申請,須先由專業技師進行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選擇合適的基礎形式及邊坡保護措施,再請專家學者至此進行施工監測。費立沅表示,如果確實存在砂岩與頁岩互層的危險順向坡,則應該要提出水土保持與結構物基礎設計的因應對策,以避免遺址遭破壞情況發生。
二級古蹟芝山岩惠濟宮興建電梯引爭端 名山里長:非常難為
王怡文、劉德翎|報導
臺北市士林區的芝山岩「惠濟宮」,今年初為因應臺灣步入高齡社會與無障礙需求增加,有意興建電梯,但這也讓關心古蹟及附近的居民陷入紛爭。「惠濟宮」屬二級古蹟,共有 226 階階梯, 乍聽之下似乎不多,但對老一輩的長者來說卻是非常吃力。
芝山岩文化不僅僅只是遺址,更是文化公園,內部有人文與各種植披,甚至被稱為是「都市中的綠寶石」。興建電梯已不是單純的工程或施工議題,後續可能會牽扯到文物保存、環境保育、權益保障等問題。興建電梯的要求約於 20年前就有人提出,不過當時環評並未通過,近期再提出的原因為照顧弱勢群眾的參拜權利,加上遺址文物大概已挖掘得差不多,使得此議題再度被討論。
電梯爭議反應兩極
芝山岩目前正面臨人口老化。名山里民陳泓璿認為,必然需要一些不同的設施來協助這些老年人。生活於名山里 30多年的名山里總幹事林麗珠指出,之前各有爬上去、運動完走下來而猝死的案例。「最重要的是山下有些長輩,年紀大了腳爬上去會不舒服,雖然階梯也不是說很長,但還是有些距離。」
林麗珠認為自己年紀愈來愈大,未來也比較不好爬,如有電梯就很簡單,直言自己贊成蓋電梯,指出電梯不會影響多大的環境和景觀,林麗珠更點出,附近的居民不太會反對,反對的都是外地人。「有時候你不是在當地生活的人, 其實你沒有辦法很了解,和去體會老年人在膝蓋上的疼痛。」並疑惑反對的人是因什麼而反對,質疑當中的年輕人是盲目的反對。
史學系教授陳立文對於惠濟宮興建電梯有五項看法:第一,應不改於影響遺址;第二,有可能挖到骨骸,應妥善處理;第三,戶外電梯可能造成視覺突兀;第四,民眾的需求能否以其他方式來處理;第五,會有安全性的考量。「對於讀歷史研究文化的人來說,其實不是很贊成。」陳立文直言。
名山里長薛群秀說道:「這是一個非常拉鋸的事情,雖說蓋電梯可使老人家上去很方便,但是因為蓋電梯要打地基,可能破壞整個景觀還有地層,所以這是非常兩難的事。」他感慨地表示,自己的朋友在上面心肌梗塞就下不來,所以對於贊成與不贊成都非常難為。
改設計獲最大效益
日前廟方申請建造 35公尺、12層樓高的透明電梯,粗估費用為 3,000 萬元。針對此設計,陳立文認為,像這麼高的戶外電梯,安全性需要疑慮,「雖然現在的技術非常進步,可是這是一個開放的電梯,且未來須承擔龐大人群和管理。這些都會造成事後很大的問題,在做之前都需要去考量到。」
陳泓璿也提到,雖然支持興建電梯, 但覺得沒有非得要用臺北市政府公布的那種樣貌。「電梯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就看你要用比較浮誇、巨大的電梯,或者是你可以比較簡單一點的規模。」
芝山岩往「惠濟宮」原本的階梯雖有226 階,但本來就已是平的,並不是很高。陳立文建議,可把較寬的階梯其中一段變成平的,而非整路只有樓梯,認為「這樣無論車子、殘疾人士都可以較輕鬆的上去,且所耗費的錢,還有整個環境的評估都比建造電梯好。」目前建造電梯的計畫持續在開會討論,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期盼大眾能更多認識芝山岩,並一同保護遺址。
芝山岩小檔案:
臺北市士林區石角的獨立砂岩小山丘,位於臺北盆地北側邊緣。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圓山仔」。
18 世紀:福建漳州居民移居該山丘附近的臺北八芝蘭(今士林區),名稱原取自附近的芝蘭街,而被稱為「芝蘭山」,後因其山丘之風景激似漳州的芝山,故改稱「芝山岩」。原為平埔族巴賽族麻少翁社居民活動的範圍。
1896 年:發現新石器時代以來數個文化層的芝山岩遺址。
2000 年:於芝山公園入口處挖出圓山文化之人體骨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製表/王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