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青銀共居實驗滿三年

跨世代溝通尚待努力

林怡雯、陳昱穎|報導

|活動拉近學生與長輩之間的距離。攝|陳昱穎

隨著戰後嬰兒潮世代步入老年,醫藥科技卓越提升,臺灣在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長期照顧與老年孤獨成為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與此同時,國內房屋價格高居不下,許多年輕人剛出社會就得面臨租金壓力。

為求同時解決年長者獨居的與青年居住正義的問題,臺北市政府自2017年起開始大力推動青銀共居。然而,這項跨齡實驗看似暫時改善老人獨居與台北租屋不易的沉痾,實際上卻也可能引發新的問題。畢竟,與年齡差距大的陌生人共處,絕非外人所想像得那麼簡單。

與大學合作試辦

「青銀共居」方案最早起源於荷蘭,由青年人與銀髮族共同生活、相互陪伴與互利互助,強調人際之間的情感連結。

本校文化大學也和臺北市陽明老人公寓合作「青銀共居」計畫。陽明老人公寓主任陳文娟表示:「當初青銀共居,是市府社會局參考荷蘭、日本的實施經驗來進行試辦,並在106年舉行記者會,招募有意願入住士林區陽明老人公寓、與長者共同交流、了解長者生命經驗的文化大學學生報名參與。」

該計畫實施至今已滿三年,文大學生可謂不計其數,陽明老人公寓希望學生進來學習,而不單單只是居住與服務。公寓服務團隊也對入住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滿意度高達九成以上,試辦後效果良好,為未來青銀共居的生活模式奠定基礎,更期盼引領社會成青銀共融新的風範。公寓服務團隊也常在公寓內舉辦應景的社區活動,促進青年與長者間的交流。如去年12月20日冬至前夕,由學生策劃的「冬至到團圓搓湯圓」活動收到不少好評。心輔系三年級林呈樺說:「我們舉辦這個活動主要是讓長輩能夠回味之前搓湯圓的時光,更能與現在同住的鄰居、學生一起團圓,讓他們有在家的感覺。」

如何參與青銀共居是許多同學好奇的重點。文大生輔組組員劉柏頡說:「同學只要操行成績優良,有意願學習與長者交流,都可以至生輔組繳交報名的自我介紹海報,通過第一關徵選就可以參加面試。」

世代共融新生活

在不同世代間當然也存在著差異性,青銀間最常見的即是溝通上的語言隔閡,國樂系三年級的湯采陵說:「其實我們都以為阿公阿嬤們都是講台語,但其實不一定,有些阿公阿嬤是榮民,就不會講台語,所以我們在語言的切換下就要弄清楚這個阿嬤是講國語的,那個阿公是講台語的。」

差異的存在並非壞事,兩世代不同的文化也時常相互融合,心輔系三年級林呈樺提到:「3C產品對我們來說就是日常用品,但對長輩而言卻非常生疏,到老人公寓後開始教長輩使用手機,甚至會教他們製作長輩圖。」 同在亞洲的日本是有名的「長壽之國」,早已是老人逾總人口20%的超高齡社會,也是亞洲第一個實施推動青銀共居計劃的國家。如人口密度極高的東京,大都市的房價令許多青年人買不起、租不起房,政府遂透過大學舉行說明會、拜訪當地長者,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一方面解決銀髮族獨居所造成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幫助緩解青年住屋問題。

|帶領長者一同體驗冬至戳湯圓的活動,拉近長輩與年輕人之間的情感。攝陳昱穎

日本非營利團體「街ing本鄉」在東京文京區鼓勵擁有房子的獨居年長者,提供學生免費或便宜的租金來寄宿。與台灣版的青銀共居相比,差別在於日本的模式是以長者擔任房東的角色。

社工師謝佳君認為,台日的社會型態不同,執行上會不太一樣,台灣現在也算是在實驗階段,目前是以跨世代混齡居住為前提要件,各縣市現在也正在推行青銀共居。在不同世代間的共榮共存不僅促進社會文化發展,更讓兩者之間文化融合,共創美好新生活。

--

--

文化一周 Culture Journal
文化一周 Culture Journal

Written by 文化一周 Culture Journal

本報為文化大學新聞系三年級學生的實習媒體,從採訪、編輯、排版以及廣告經費等來源,由學生獨立運作,非隸屬於文大校方或任何財團。

No responses yet